銅鑄造工藝一般分為:翻砂銅、精鑄銅、壓鑄銅、鍛打銅.....等。
1、以規劃圖紙制造模具和射臘模。
2、射臘模成型,查驗合格(字體、斑紋、圖型)。
3、依據臘模合適的型體巨細,組織成一竄樹。
4、對組好樹的臘模進行有用詳盡的刷漿(用小毛刷將字體和斑紋添滿)
5、用較細的砂子裝備砂漿,將蠟模放入漿桶使其均勻地浸滿臘模外表。潤滑而細膩的砂漿,是保證銅鑄件外表潤滑的重要一環。如此重復的浸細砂和粗砂多層,這是對模型的固定,砂子中需求參加少數的凝結原料,不能多,多則難以去掉,不能少,少則易散。殼模的重要性在于緊固,一旦澆鑄時開裂,從射蠟到制造殼模成型的工序就全功敗垂成。
6、將整竄浸好漿內部有臘模的殼型放入焙燒爐中倒放,將澆鑄口向下,然后進行焙燒。緩慢升溫,使臘模漸漸消融,使其從澆鑄孔中順流出。這個環節不單純是將蠟模從殼中熔化出來,并且還需求將殼模砂粒黏結在一起,以添加殼模的硬度與強度。依據殼模的程度和殼型的厚度,把握好焙燒的時刻和溫度。
7、銅水的配方,沒有清晰的量化規范。先將銅料放入熔煉坩堝內,放入的量依據澆鑄件的分量而定。在銅熔化的過程中,依據火焰的色彩(溫度達約1300℃)、銅水的熔化程度,逐漸依經歷(沒有量化)參加鋅、錫、鐵、鉛等金屬配比到達工件的硬度效果。
8、將焙燒好的殼模放入砂子中淹埋到一半高度,因砂子能夠固定殼模,以便在澆鑄過程中也能夠避免殼模與外部的快速溫差,起到很好的保溫效果。澆鑄需一次完結不能半途中止或補澆。以防構成結合部分的別離,即使是同一樣的銅水,也會由于澆鑄時注入的連接程度而產生影響。一是澆鑄件簡單分層,不嚴密;二是致使細微部位先冷卻,影響澆鑄的流通度構成澆鑄死角;三是溫差構成的殼模開裂。
凝結的澆鑄殼模具有必定的強度,去除需求用到鏨子,將澆鑄殼模從澆鑄件上漸漸剝離。細微的縫隙中殘留的砂子是需求用小工具一點一點地敲掉。較后,切除澆口和整理砂芯,得到一個完好的銅鑄件。
上一篇:感應加熱設備冷卻水的質量你關注了嗎? 下一篇:電磁感應加熱爐的使用方法
我們的服務
成都多林電器有限責任公司是專注于透熱中頻爐,中頻彎管機,節能中頻爐,高頻焊機,中頻鍛造爐,中頻電爐,高頻感應釬焊,感應加熱設備生產制造的感應加熱設備廠家,歡迎您來電:028-83965735 咨詢.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成都多林電器有限責任公司將竭力為客戶提供感應加熱技術及解決方案